廖红玲,我校公共管理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2019届毕业生,今年成功考取浙江大学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。曾获得三好学生、专业奖学金、百佳学习标兵、优秀三好学生、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C类一等奖、百佳学习标兵、党员之星、优秀毕业生等荣誉和奖项。
考研是一场平凡又孤独的战斗,坚持到最后的每一个人,都是赢家。
耐得住性子,守得住初心
即使知道考研路上困难重重,每年备考人数也只增不减。作为考研大军中的一员,廖红玲表示,最初决定考研深造是兴趣使然。没学心理学之前,她接触到的相关书籍都是大众心理学方面的。然而,真正进入专业学习之后,却发现心理学和平常认为的“微表情”、“一眼就看穿你在想什么”等这些观点完全不一样。心理学拥有非常严谨的逻辑思维和推导过程,每位研究者所做的每一个实验都需要考量多方面的影响因素,甚至需要运用脑电、眼动仪等专业设备进行测量。她当时就是被这种理性的逻辑魅力所吸引,渴望能在更好的平台把自己的想法转变成严谨的实验来加以证明,因此有了考研的想法。
考研的过程无疑是漫长而艰难的。从备考到最终拟录取,廖红玲最常出现的心境就是怀疑自己的能力。刚开始选择院校时,她就面临着两难抉择:选择名气没那么大且能轻松上岸的高校,还是尝试即使拼尽全力也不一定能考上的985名校?后来几经考虑选择浙江大学时,她也质问自己是不是定了一个难以企及的高度。确定目标后,廖红玲并没有因此陷入迷茫与焦虑,依旧完成每天该做的事情,该放松的时候放松,该认真的时候就全心全意投入到学习当中。
其实,任何人都不可能未卜先知,在追梦的路上,自我怀疑、自我否定都很正常,也正因为对理想的重视和执着,才能更加客观的审视自己、反思不足,才会激发一往无前的冲劲,在顽强拼搏中坚持、付出,在克服困难中成长、成熟。如果当初出于畏难而没有选择浙大,她想,也许她会后悔一辈子。
考研一路走来,廖红玲感悟颇多,也想借此给有心考研或正在备考中的师弟师妹们提供一些建议。第一,要弄清楚自己是不是真心想考研。有些同学因为忍受不了枯燥单调的备考过程而选择中途放弃。第二,如果下定决心要考研,就要制定“适合自己”的计划。学习期间,计划要有所调整,每个考研人的计划都是在执行中摸索、在摸索中调整的,只有尝试过才知道哪种最适合自己。第三,学会收集考研信息。如关注一些信息质量较高的公众号,以节省找资源的时间。第四,要调整好心态。运动就是一个愉悦身心、减轻压力的绝佳选择。
用最初的心,走最远的路
大学四年下来,廖红玲也总结了很多有效的学习方法。首先,学习英语时会把语言融入到现实生活当中,比如做计划的时候用英文来写。其次,大学学习少不了交流和思想碰撞。学习上遇到的问题可以积极跟同学、老师交流请教,从中发现自己的知识盲点,纠正对问题的错误理解,并用自己的话语将问题表述清楚,进而使个人的思想层次和知识积累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。同时,她也非常感激老师们耐心、清晰地去解开学生的困惑,尊重学生的想法,给学生营造了一个自由交流的学习氛围。
对于即将毕业的廖红玲来说,大学四年,最大的感悟就是有机会进行各种尝试,不断提升自己。初进大学,有兴奋也有惶恐,她看着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、各类竞赛,并不知道应该作何选择。只有勇敢迈出第一步,去尝试以前从未做过的事情,不断挑战自我,才明白自己真正喜欢什么,才意识到自身蕴含着巨大能量。比如在选修课程时,觉得俄语很新奇,于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俄语课,越学越发喜欢;想站在舞台上为大家朗读诗篇,于是果断参加了院系的朗读者比赛,心态越来越好,表现越来越棒!
在各种尝试的过程中,可能会遭遇尴尬瞬间,但更可能从中发现全新的自我。正是这些日后想起来让人忍俊不禁的经历,一步步塑造成更优秀的自己。
李嘉诚说过:年轻是我们唯一拥有权利去编织梦想的时光。本来无望的事,只要你大胆尝试,往往都会有惊喜的收获。毕竟再长的路,一步步坚持就能走完;再短的路,不迈开双脚终究无法到达。希望大家都能在大学生活里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,并付诸行动,不要害怕失败,毕竟成功不会辜负每一个有备而来的人。
来源 | 李诗婷
编辑 | 李嘉敏 钟洁仪
审校 | 容志豪 林锦松 赵晓彤
出品 | 校易班学生工作站